信報專欄:心之旅程29-08-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Why do you stay in prison when the door is wide open?’ Rumi.
P已為人母,育有一女,可是,她的生活仍經常被媽媽左右。她媽媽非常強勢,爸爸在家地位低微,家庭財政都依賴媽媽。
P自小已經被媽媽訓練成銅皮鐵骨︰媽媽日常溝通方式皆以呼喝為主,而打女兒更是家常便飯。P從小已很獨立,幾歲就自己走路上學,加上是資優生,連大學18歲就念完。
媽媽的訓練,讓P總不自覺地和會帶給她差不多體驗的人靠近。她以前的男朋友皆對她呼呼喝喝,有一個還試過對她動粗。P忍耐力很高,直至她因其他原因患上了創傷後壓力症而來到我面前。
「來見你,實在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啊!」P常這樣說,因為來了面談而發現的被操控經驗,使聰明絕頂的她感到非常難受。我要不斷解釋︰「被操控並非因為你笨,而是因為你太善良。」
成長的其中一課,就是看見事情之多樣性,世間許多矛盾都是共存的。
媽媽的強勢讓P習慣了必須服從母親,因此,媽媽隨意要來家中坐和看孫子,她連表達「請你先打電話告訴我,我可能會在家工作或外出」也不敢,遑論討論各種育兒的差異。「我不想讓兒子看手機,但我媽不斷給他看。」結果先生跟媽媽吵架了,讓P夾在中間很困擾。
在我們文化中,敬老、尊師重道、孝道等概念,根深柢固。大家可能自小被教育去重視與他人的關係和自己的貢獻。我們着重義務與責任,比權利更多。當個乖女兒,後果是「說不」的困難,因為「子女聽從父母」這件事天經地義。
這些皆會讓人難以平衡、建立健康的界限、好好愛自己。
學會說不
要講解「你可以愛你的父母,同時可以說不」這件事,對P來說一點也不容易。因為當有一個強勢、權威型父母,不聽話等同於不敬和不孝。
「我要是跟媽媽坦白說,她就會很生氣啊!」P非常害怕母親生氣,在媽媽面前,她幾乎會立即變成一個小學生,即使她今天已為人母。
由於P是獨生女,和媽媽很親近,媽媽經常和P談她自己,讓我可以跟P慢慢地拆解她母親的成長經驗,P開始愈來愈明白媽媽為什麼這樣,而她們的關係就開始鬆綁。
P的媽媽是戰後嬰兒,在父母都無暇照顧、幾近自生自滅的社會環境之中長大。出生在5個兄弟姐妹、父母均忙於找生計的家裏,期待子女絕對服從,簡直是維持家庭基本運作的重點。P的媽媽本身就很習慣,她對父母的愛,亦通過服從來展現,一不服從就會被打罵;所以她也同樣期待P這樣來「愛」她。P回想起,媽媽連結婚都是父母幫她挑丈夫,她開始明白在媽媽心裏,大概難以想像一種能包容子女自主的愛。
另一方面,媽媽的強勢也與其婚姻有關。P說爸爸年輕時嗜賭,靠媽媽賺錢養家,漸漸媽媽不再信任爸爸管理錢財,家裏的財政大權便落在媽媽手上,而且母親對父親的態度也漸漸少了尊重,形成二人有點一強一弱的狀態。事實上,媽媽這種控制的確有用,因為爸爸沒錢去賭,家裏真的安寧了許多。
別犧牲自我
當P愈能夠看清楚媽媽,也愈看得見自己怎樣跟她糾纏不清。「即使媽媽很兇,我還是感受到她很愛我。相反爸爸對我愛理不理。我為媽媽嫁了給爸爸而非常難過,很小便知道自己對媽媽的重要性,是她快樂泉源。」
P的自我很含糊,經常有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怎麼樣的感覺;她很早便犧牲了自己,去讓媽媽快樂。
P的成長法則,基本上就是聽媽媽的話;媽媽說穩定比較好,她就去當公務員;媽媽說學藝術沒出息,她只好放下繪畫的興趣去讀會計……她的快樂和媽媽一直緊扣,直至組織了自己的家庭,當了母親,她才開始認識到,必須正視自己想當一個跟媽媽不同的母親,開始不能萬事都以母親的喜惡為優先;她覺得很大壓力,覺得照顧媽媽變得愈來愈難,甚至心生厭惡。
「我好內疚,同時覺得她很麻煩,已經盡力去平衡了,為什麼媽媽還給我面色看?」這種煩惱可以困擾P好幾天,讓她心情煩躁委屈。
「你可以讓媽媽擁有她自己的心情,同時好好愛她嗎?」
「你可以不犧牲當一個你想當的母親,並在你認為可行的範圍裏去照顧媽媽,然後容讓她感受自己的感覺,你仍然能快樂地當自己嗎?」
「你可以承認你的自主需要嗎?並非透過自我犧牲的方式,去換取快樂?你說想自己的女兒比你更自由,那麼你想身教她這件事嗎?」
「你能真心地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嗎?能為你當了最好的自己而快樂,而不只是為當了媽媽的好女兒而快樂嗎?」
*故事人物背景都經過改造, 並不代表任何真實個案的故事。
吳崇欣
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也是香港第一個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 and Supervisor),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創辦公司Mindfully,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Photo credit: HKEJ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