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卓越優秀的囚牢>> 13/12/2021



原文刊登: 信報--心之旅程

撰文: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吳崇欣



W來的時候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有抑鬱症, 因為她本身也是醫生。她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前來找我。「我可以學習應付壓力的技巧。」


專業人士去見臨床心理學家頗不容易, 特別是醫生。標籤化(Stigmatization)這件事, 我們都無一幸免。會面是保密的, 可是我們心裡率先標籤化了自己。





像很多專業人士一樣, W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她為了把效率極大化而不斷一心幾用, 邊駕車邊聽PodCast、邊吃飯邊溫書這種生活已經過上許多年。因為家族裡大都是醫生, 追求卓越早已是骨子裡的事。她從沒想像過生活有其他可能性, 甚至壓根兒覺得, 自己已經擁有最好的土壤, 並不需要探索這個世界。


有些優秀的人的囚牢是, 一不小心就沒法原諒自己。一犯小過失, 她會在心裡痛罵自己多遍。「因為那是應該做好的事情」。準確是專業必備的條件, 特別是醫生。當她換了同樣有超高標準的上司, 她的惡夢開始了。





上司不但觸發W內心的自我批評, 更用攻擊性的言語對待她。為了不犯任何小錯, W定立很嚴格的工作習慣, 心底害怕得不到上司肯定。她開始有強迫症的症狀, 即使累極了仍留在醫院檢查病人記錄, 明知不必要, 卻沒法停下來。



這種超高標準, 在家裡是被受推崇的。W覺得父母更愛哥哥, 因為他成績非凡(也是醫生); W性情比較內斂而感情豐富。她的情感流露在家裡常被標籤為「情緒化」。她學會把這些經驗收藏, 只有在看電影等才讓自己流眼淚。





在家裡她學會了, 她的能幹是有用的, 感性是不設實際。她自中學起便偷偷拿零用錢去助養非洲兒童, 哥哥說她幹嗎把錢亂花, 她卻不以為然, 也從不向人提起。當我發現W會寫日記時, 我邀請她分享她所寫的, 漸漸地, 這成為了她的情感表達的安全出口。





W開始流露內心的沒價值和羞恥感; 口頭承認它帶來太多焦慮, 但寫出來就比較容易。當我們的治療關係信任足夠, 她感受到我對她的肯定和接納時, W才開始能夠充份地觸及這份羞恥感, 因而有機會感受多點, 那個一直以來不被愛的部份的自己, 其實有多麼的珍貴和漂亮。


延伸視頻: 故事主角的「超高標準」基模:


吳崇欣

香港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首位獲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資深基模治療師(Advance Certified Schema Therapist),並獲加拿大註冊資深靜觀導師資格。現致力推廣靜觀並提供專業心理治療服務。www.mindfully.hk

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