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面對情緒勒索 還原自主人生
成人子女與年邁父母之間有情感羈絆乃自然而然的家庭關係。
2天前
1


學習基模治療 同時治癒自己
在追求國際基模治療協會(ISST)認證的過程中,我的督導經驗徹底改變了我。
4天前
1


如果你還在
每次看到關於自殺的新聞,都會想起美國自殺防治中心的創辦人兼心理學家Edwin S. Shneidman提倡要關顧「自殺者遺屬」(survivors of suicide victim)。
5月13日
2


進退也共鳴
眼前的M眼神空洞地說:「我就是不行。」他才 20 歲,卻像提早放棄了年輕人應有的可能。
5月6日
6


被看見的自我救贖
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常接觸到許多在情緒和生活中感到困惑的人。他們中有許多人,儘管在表面上過著平順的生活,但內心深處卻充滿了深深淺淺的溝壑。
4月29日
4


評論「Adolescence 混沌少年時」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2-4-2025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Adolesence 混沌少年時」在英國揭起熱潮,因為首相也在會議中推介予會者看;後來風氣慢延至歐美和香港,筆者的社交平台上不時看見熱烈討論。剛跟一位英國法證心...
4月22日
8


愛惜自己的理由
他15歲,總是一臉木無表情的,別人難以猜測他在想甚麼,卻更令他容易被同儕誤會,造成社交問題。
4月2日
6


傷夠了我沒
你有曾經被剝削被利用嗎?金錢、心力、時間都有可能被予取予求。愛自己保護自己有時並不容易,尤其當身邊有隻披著羊皮的狼。
3月25日
4


與我常在
S 身陷家暴之中,身邊的人都勸她離開,但她遲遲無法踏出那一步。對她來說,比起被辱罵或毆打,更可怕的是那個她將被遺棄、孤獨一人的未來。
3月11日
14


逃避情緒的男生
T有強烈的情緒逃避傾向。開始見面時, 我感受他「甚麼都談談, 又甚麼都好像談不到底」。
1月28日
5


總要有第一次
陳女士已近退休之齡,可是她並不期待,甚至有點恐懼
1月24日
4


你想你的孩子如何回憶你?
「你要如何回憶我? 帶著笑還是很沉默?」劉若英 ˂後來˃
1月14日
5


要好好看見才能愛
孩子非常悶悶不樂,覺得攀牆不順利。
1月2日
9


紅藍綠身心健康大法
明明又有做gym又去泵骨,點解都好似冇唞過咁,仲攰咗?
2024年12月17日
8


誰能明白我----成人子女如何面對年邁的父母
有人說寶寶在天上會選擇自己的父母,你相信嗎?
2024年12月10日
2


從微創傷中成長的我們
從微創傷中成長的我們,3個建議改變與年邁父母的關係。
2024年12月4日
6


來做一個「生氣練習」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19-11-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在水彩畫的課上,老師一面示範、一面解說,很有耐心;有同學發問了又發問,老師突然有點詞窮,我搭訕:「老師你可說的已經說了。」她笑:「是啊。大師教課時都是只畫不語呢...
2024年11月19日
5


別踩過界
「甚麼是健康的界限?有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呢?」 在我與個案的面談之中,「界限」是離不開的話題。許多煩惱,都跟我們如何設定健康界限有關。我從閱讀中學習,也從個人、工作與生活中練習實踐不同的文化之中, 取得平衡的方式。我們必須足夠地認識自己、有充足的內在空間理順自己...
2024年11月12日
14


新書《別踩過界!》推薦序 二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故事。這些故事透過從兒時成長一直自今的一點一滴慢慢編寫出來。而這些故事的框架亦斷定了我們對自己、他人、世界的看法。 但有時,或許因一些經歷,故事在某一章節卡了起來,不斷不斷地重複。有時,或因一些關係,故事與現實脫軌,另人感到迷失。 ...
2024年11月2日
6


新書《別踩過界!》推薦序 一
人類總會犯同樣的錯誤。 崇欣的個案主角,我大部分都不認識。但看著書中一個又一個個案,心裏有一陣似曾相識的感覺。執業生涯裏,經常會有個案說:「醫生,怎麼你好像都知道我家中的事情?還有我的情緒反應?」這是因為,情緒出現狀況的人,很多都是在成長過程中曾不自覺受過傷害,在成長後...
2024年11月1日
10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