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Beatrice Ng-Kessler 吳祟欣

<<因疫情而看見>> 01. 04. 2020

爸爸帶著八歲、被診斷有專注力不足的兒子前來面談, 說孩子的「學習動機不足」。


我好奇, 這個坐得穩穩的、對答如流毫不害羞的孩子, 除了表達時明顯地用字有點不足之外, 看不出來怎樣會沒學習動機。在發現了孩子可能有讀寫障礙之後, 爸爸立即放鬆下來。 因為, 他發現只要他讀出文章, 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即時的提升。


但爸爸仍然堅持, 孩子的學習動機不足, 因為他「整天說要玩」。


疫情來了, 正好幫我一把, 在用心引導之下, 爸爸道出了他的觀察:「不用上課之後, 好像真的是更加容易坐下來做功課啊! 或者, 真的以前是不夠時間玩呢。」


我第一次心裡感恩這場「疫情」。沒有這段特別的日子, 爸爸沒機會觀察得到孩子的需要-----玩, 是孩子的基本需要, 不是一種獎勵 ; 但有時父母會認為, 只是孩子「貪玩」、「不用功」, 費多少唇舌, 都不及家長自己有觀察來得有效果。


事實上, 見面的個案中, 不用上學而有家長支援的孩子, 都多少有不同的得著。


例如另一個爸爸跟我說, 如果孩子會生氣發火他才不怕, 因為可以發洩出來, 他會任由他大叫, 讓他發洩完為止。


我心裡疑惑, 那有家長不喜歡自己的兒子溫和, 而想兒子更有「脾氣」的? 問著問著, 才看出了端倪。


父親是從事較男性化的紀律部隊, 偏偏生的兒子比較溫和仔細, 愛「嗲」爸爸多過愛大聲豪邁地流露心情; 孩子的性情跟爸爸的期望有誤差, 於是誤解為孩子「甚麼都不著緊 (即俗稱無火) 」、「甚麼都不夠爭取」。


要爸爸明白, 一個人不論性別, 均可同時擁有男性(Masculine)與女性(Feminine)的特質, 男生該有的模樣也許不止一種, 又談何容易?


終於在一節裡面, 我讓爸爸坐著看我跟孩子的對話,。在對話中, 我向孩子指出了孩子的強項和他會堅持的事情, 看著孩子跟我對話時雙眼發光, 這個極男性化的爸爸竟紅了眼眶; 我裝作沒看見他的感動, 倒用了孩子的堅定來鼓勵孩子改善其中一樣爸爸曾提出需要改善的行為, 孩子爽快同意了。


我轉向爸爸說, 堅持的面孔不一定很激烈的, 一個人「有火」也不一定由豪邁爽朗大聲說話來表示, 爸爸微笑, 點了點頭。


其實, 我心裡感謝這次的疫情, 讓這個爸爸對孩子有更多的看見, 才能聽懂我跟孩子對話中的內容。父母自己沒時間知道孩子的日常和喜惡, 就很難有這種共鳴和感動。

0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