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夏蟲不可語冰 下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01-08-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有些不良行為,好像操控別人、表現蠻不講理、尋求關注和認可等等,很多時都有它們的功能。 特別對邊緣人格障礙的個案來說,這些行為往往為了獲得他們從小沒得到的核心需要。...
2023年8月15日


不必用道德綁架自己
晴報專欄:心晴百態 03-08-2023 作者: 楊健恩 •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她活了30多年,從沒感受過父母純粹的關愛,面對父母只感到窒息的責任感︰「親戚們都說他倆不適合當父母,卻偏偏生了一大堆,現在兄弟姊妹都跑光了,只剩下我,難道要忍心不理他們嗎?...
2023年8月3日


完美主義的育成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25-07-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我們的文化很多時不自覺地推崇完美主義。當孩子一絲不苟地做作業、寫字,總有人會說︰「嘩,這個未來就是成功人士!」等類似說話。當孩子很執着成績「不夠好」,甚為失望時,家長往往...
2023年7月27日


夏蟲不可語冰 上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04-07-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夏蟲不可語冰」,中國人這句俗語,實在太到位。 對於沒感受過的東西,我們難以體會。 就如大家不會怪責夏蟲不懂得冰,對很多個案來說,心理治療就像被「重新教養」(Limite...
2023年7月12日


沒有你我怎麼辦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20-06-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心理治療其中一個最有趣地方,是我既知道又不知道眼前是誰。因為每次前來的人,通常都帶着父母,或其他對他影響深遠的人。有時,當個案在我眼前說話時,他不一定正在跟我說話,而是延...
2023年6月21日


邊緣人格障礙 三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 06-06-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邊緣人格障礙的其中一大特色,是嚴重「被遺棄」焦慮。他們的人際關係經常因而非常動盪;他們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技巧,但練就了負面的應付方法,例如用藥物或酒精去逃避、自殘、...
2023年6月9日


艱難時 更需要對孩子坦白
晴報專欄:心晴百態 01-06-2023 作者: 楊健恩 •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十來歲的阿賢,是由社署監管的少年,住在群育學校。他沒有任何明顯的情緒問題,但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底綫,無意中製造了不少小風波,影響整體的學習表現。...
2023年6月9日


請不要說「你別想太多便好」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23-05-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根據我臨床經驗的不科學統計, 「你別想太多(便好)」這句話大概是最令人討厭的安慰說話。 說者無心,可能只因不知怎樣安慰,但聽者真的會非常生氣或受傷、甚至有被加插一刀的感覺...
2023年5月24日


如何應付不安全感 ?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09-05-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我們正如何面對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不安全感? 珊很少沒有在談戀愛。簡單點說,她的男友總是一個接著一個。不是說她人很隨便,而是她就是沒法不這樣。...
2023年5月10日


用心理學論平常心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25-04-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我們俗語說要平常心,不就是和我們經常在談情緒有矛盾嗎?」最近在面談時聽到這個問題,有點反思。 首先不必非黑即白,平常心和談情緒本身並無衝突。我們想培養平常心,是指一份對...
2023年4月26日


自我犠牲的作用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11-04-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你有想過,「自我犠牲精神」,其實也可能是一種逃避機制嗎? 自我犠牲,就是經常以他人的需求為優先,把焦點放在他人身上。我們把焦點放在被照顧的對象上面,努力地為對方服務,有時...
2023年4月13日


學習帶著恐懼前行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04-04-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一些人會不斷投訢人生不順利、有所擔憂,他們會花很多時間擔心未來,不斷思考如果事情出錯了可以怎麼辦,他們不斷向人求助(你可以幫我嗎?)、或不斷問人意見(你覺得我該怎樣做?)...
2023年4月5日


不安全的人際關係 (下)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14-03-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有些人覺得面見心理學家會倘開心屝是常理,其實對自戀形人格障礙者來說,治療關係與其他人際關係一樣充滿不確定性。他們只想要得到「關注」,最好還得到仰慕與欣賞;至於安慰、同理、...
2023年3月17日


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
冒名頂替症候群,是指一個人覺得自己並沒有他的成就看起來那麼好,或那麼有自信和能力,他們相信要是別人真的了解他。即使他們客觀地擁有高學歷、高成就,但內心傾向相信這些都是由於外在因素所產生,例如好運、時機好、或踫次那似他們做到了。他們往往對自己有超高標準,總之,他們難以把自己的...
2023年2月28日


不安全的人際關係 (上)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14-02-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我們要如何在人際關係中覺得安全? 其實幾乎所有人際關係都含有風險。因為關係都無可避免地存在著不被理解、重視、體諒甚至遺棄等風險。即使是子女與父母的關係。...
2023年2月18日


甚麼是自我破壞(Self-sabotage)行為 ?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07-02-2023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自我破壞行為其實挺常見,不一定和心理疾病相關。很多人並不知自己有自我破壞的傾向,因為很多行為的後果並不是即時的,因此會讓我們難以看清楚,其實A的行為重覆發生而導至了B的事...
2023年2月8日


解離症患者苦不堪言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17-01-2023 作者:吳崇欣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解離症(前身叫多重人格障礙)一直都是電影的好題材,故事說來有趣吸引,但患者所受的苦其實一般人難以想像。最重要的是,他們早年,可能早至嬰兒期時,已長期遭遇重大的創傷。 S...
2023年1月18日


延續性哀傷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10-01-2023 作者:吳崇欣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來自瑞士的訊息:有兩姐妹想和我約見。我查了姓氏,發現是埃及人的姓。她們說,她們因為雙親的去世而來約見的。 緣份很奇妙。雖然我壓根兒無法理解她們怎會在網上找著我這個香港人來做治療,而且我大部份文章都是用中文...
2023年1月12日


建立界線的困難
信報專欄:心之旅程 20-12-2022 作者: 吳崇欣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如果你在辦公室,有人打破了你桌上的茶杯,然後兇巴巴地跟你說:「噓都是你的錯,你干嗎不把杯子收好?」你會怎麼樣? 你會生氣嗎?你會不會覺得這情況很荒謬?...
2022年12月23日


無聲眼淚
撰文: 楊健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 黃女士年過40歲,有3個有情緒問題的孩子︰「我已經付出了所有,還可以做甚麼?」她滿腔沮喪與無奈。 我讓她先講一會,稍稍平靜下來才進入正題。 「我們學做父母的第一位老師是我們的爸爸媽媽,你的雙親是好的學習...
2022年12月22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