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野生的猴子
晴報專欄:心晴百態 11/07/2024 作者: 楊健恩 •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38歲的陳小姐,4年前確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確診後,這幾年來她陸續告知親友她的診斷,通常的反應是:「我本來就知道你有!」然後告訴她有什麼與別不同的地方:從小坐不定、衝動...
2024年10月31日
8


與癌症康復者同行 如何學習與情緒共存?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2-10-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每個成年人都需要學習照顧自己的感受,而照顧不等於改變。世間普遍認為負面情緒的應對是消除它,正面情緒就爭取它,這只是說明了一半。 ...
2024年10月22日
5


臨床心理學家的自白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15-10-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很喜歡看英國公園的木長椅上的名字,他們都是被家人摯友紀念的故人。我時常想,愛還是需要一些印記,否則我們這一生是來幹甚麼的? ...
2024年10月15日
11


我們與情緒的安全距離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4-09-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跟昇面談的過程,好像牽著一個幾歲才剛學走路小孩的手,小心翼翼不讓他跌倒一樣。 一步一腳印。每走一步,都要興奮地跟他打氣,他才慢慢地愈走愈穩。 ...
2024年9月24日
7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17-09-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之前寫過自尊感, 今次來寫自信心。自信心是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成長潛力和可改變性等的態度。太多家長覺得,自信心就是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有時,把沾沾自喜、驕傲看成...
2024年9月20日
13


深入了解何謂健康的界限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7-08-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界限是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分界線,把我們的個人身份區別開來,指示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它決定了甚麼是屬於我們的,如我們的身體、情緒、擁有物、責任等。...
2024年8月28日
10


過度犠牲造成的傷害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0-08-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父母的過度犠牲會造成傷害,這是在我們的文化中甚少被談及的。在我督導我國的治療師時發現,有時我們在自己所熟悉及認同的文化中難以看清楚。尤其是過度犠牲而嚴厲的父母。...
2024年8月20日
5


探討界限與親密 (下)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30-07-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上回談到, 我在英國面見華人個案,不時遇見父母對親密感的追求,令已成年的子女感覺窒息,其中第二個原因是「父母視親密感等於大家很相似」,第三個原因是「親密感=大家之間...
2024年8月3日
6


堅強的抑鬱症患者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3-07-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人對於矛盾的概念好像抱有二擇其一的傾向。多少次,我聽見親朋好友說到某人患了抑鬱時,會說:「我還以為他好堅強…」「我以為她那麼堅強的人不會有事…」...
2024年7月23日
11


探討界限與親密(中)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02-07-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談集體主義定義個體之於整體的關係,筆者作為中國人,必須引述一點儒家思想。論語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角色都有其該有的模樣;我們從小學習成語如「捨身取義」,就是倡...
2024年7月2日
28


情緒忽視的後遺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5-06-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我聽見過很多「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說法。 「為甚麼其他人不會這樣自信心低落?」 「那個年代的父母不都是忙生活,沒法兼顧子女的情緒需求嗎?」...
2024年6月28日
11


探討界限與親密(上)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04-06-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最近一個外國資深基模治療師看了電影The Farewell, 找我談了一場文化交流。故事講述一個中國家庭,欺騙一個命不久矣的老人,為她的最後人生階段製造美好回憶。她...
2024年6月9日
14


基模治療的應用與文化關係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28-05-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和很多心理治療一樣,基模治療也是源於西方。在我學習基模治療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最大的困難是,怎麼我聽起來那些那麼耳熟能詳的東西,在培訓師口中那麼十惡不赦?這也算是「引...
2024年5月29日
18


不憤怒的代價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07-05-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有些人很難為人際關係建立界線,因為習慣了自我犠牲、自己的情感需要被忽視,讓他們覺得其實真的沒所謂。但身體卻承受了代價。...
2024年5月8日
6


自尊感如何建立?(下)
信報專欄 : 心之旅 30-04-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上次談到,根據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教授Tal Ben-Shahar的分類。自尊感可分為「依賴型」(Dependent)、「獨立型」...
2024年5月1日
7


焦慮, 你好 !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09-04-2024 作者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吳崇欣 大部份人一提到焦慮,就想到要剷除它,視它為不好的東西,甚至假設了精神健康的人必然沒有焦慮感,就像廣告中充滿笑容的模特兒。這是把焦慮極簡化的想法。...
2024年4月16日
13


2024年4月3日
7


先感到被愛 我們才能愛
信報專欄 : 心之旅 12-03-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小思有很多自己也不知道的創傷。 自幼被工人照顧着,父母總是飛來飛去做生意,一周才見他們一次。工人如小思的媽媽一樣,從小至大,眠乾睡濕地獨力照料她,由嬰兒餵奶換片開始,...
2024年3月15日
12


自殘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05-03-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自殘(self-injury)行為,即人刻意傷害自己,但不以自殺為目的,是青少年個案來見我的最常見主因。大部分時候,自殘都是一個應付壓力機制(coping...
2024年3月6日
112


基模治療的核心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16-02-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在香港做了兩場新書分享會後,心裏仍盤旋着兩個讀者問題。一個是「有什麼練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核心需要?」另一個是「你怎樣幫助第一個分享的個案?」第一個問題,是邀...
2024年2月17日
19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