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以平常心抗疫>> 17/3/2022
原文來源: 晴報--心晴百態 之前,每天的確診人數眾多,5萬又5萬,5萬又5萬,下一個可能是自己? 患有焦慮症的她說︰「恐懼的等待,不如快點中招,然後好好歹歹捱一場,生便生,死也罷,不要像現在繃緊地度過每一天。」 患抑鬱症的他說︰「社會出現變化,疫情未見曙光,遠方更有戰亂,...
2022年3月18日


<<逃避型人格障礙>> 15/3/2022
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W來的時候帶著多封信件,那是他之前見過的心理學家的轉介信和心理測驗報告。我是他面見的第十個臨床心理學家。 W獨居,在實驗室工作,大部份時間都在做實驗,不大需要和人溝通。他做這份工作已經3年,但他和整個實驗室的人都不熟悉。或者更清楚一點說,他...
2022年3月15日


<<因愛之名>> 7/3/2022
原文來源: 信報 7. 3. 2022 S一提起媽媽就眼眶紅了,不是因為媽媽遭遇不測,而是因為害怕。她因失戀而抑鬱,於是前來面談。 在S印象中,媽媽的臉孔很嚴肅,望著她總是皺著眉;她對媽媽的記憶,全都是被媽媽責罵的情境。「她突然變臉,很可怕,說話很大聲;而且她會把話說得好盡...
2022年3月8日


<<自戀形人格障礙>> 15/02/2022
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W來求醫時正被創傷後壓力症所苦,持續覺得恐懼,很易受驚,時有惡夢或閃回,經常覺得自己跟他人好像很有距離,難以與人連繫,難以自在,情緒崩緊。她認為是因為上司針對她而來的,我們開始會面了不久,她就辭職了。...
2022年2月15日


<<創傷和你所想的不一樣>> 18/01/2022
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創傷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發生在你內裡的東西。它朔造了你的腦袋, 讓你從此看這個世界跟別人不一樣;它也改變了你的身體感官,讓你難以活在當下。 S來的時候情緒非常低落,身體僵硬,總是抱著她的包包。她娓娓道來她在職場被欺凌的經驗,聲淚俱下...
2022年1月18日


<<為何總是愛錯?>> 11/1/2022
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S來的時候很悲傷,他剛失去了母親,想自殺的想法徘徊不去。生於星加坡,在英國打滾過,做大律師做了十多廿年,S從未像今天這樣沮喪,要靠飲酒入睡。 S謙謙君子的態度與他的同事非常不同。他一直獨來獨往,沉默寡言,不喜歡社交。他的自信心低,與他的閱歷...
2022年1月14日


<<年邁又難相處的父母 子女應如何照料>> 30/12/2021
原文來源: 晴報 30/12/2021 李女士一臉疲憊,陪伴年邁的母親來看診。李女士說︰「媽媽上個月自殺,我們幾兄弟姊妹都很擔心她。」 她母親面無表情,李女士繼續洩氣的說︰「她常常說養兒女長大,沒有一個願意與她同住,也沒有人了解工人姐姐有多壞,所以便自殺。」她母親依然置身事...
2022年1月7日


<<邊緣人格障礙>> 21/12/2021
原文來源: 信報 -- 心之旅程 W是美國人, 由家人帶來面見, 他看來冷靜而內歛, 甚至有點冷酷, 有問必答, 卻也點到即止。如果他不說, 大概沒有人看得出來, 他一個月前才企圖自殺。 他在大學唸心理學, 會頗準確地提供資料,...
2021年12月21日


<<卓越優秀的囚牢>> 13/12/2021
原文刊登: 信報--心之旅程 撰文: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吳崇欣 W來的時候已經非常清楚自己有抑鬱症, 因為她本身也是醫生。她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前來找我。「我可以學習應付壓力的技巧。」 專業人士去見臨床心理學家頗不容易, 特別是醫生。標籤化(Stigmatization)這件...
2021年12月14日


甚麼是工作記憶? 它可以被訓練嗎? 07/12/2021
當大腦在處理資訊時,工作記憶負責將訊息暫存在短期記憶中,等候大腦處理,並且在有需要的時候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 關資訊。我們會透過五種感官記住有意思的事物,當處理訊息時便可加以分析及思考,從而明白體驗。 由於大腦的前額葉皮質負責「工作記憶」的能力同時也負責維持專注力,所以兩者...
2021年12月7日


<<好好愛自己>>自我照顧是甚麼? 02/12/2021
原文來源: http://life.i-cable.com/ci/life/article/41/779518?fbclid=IwAR17YK3YC7-AUqrOX81kaLuSqWglM-GHKOlvHC6rUxzdz0L5_r93r0VifoM 想像一下你偶遇一位朋友,...
2021年12月2日


<<誰明虎媽心>> 23/11/2021
原文來源: 信報 23/11/2021 W的媽媽(曾太)來時已經在服抗抑鬱藥中, 她明顯心情很壞, 一坐下來眼淚就幾乎同時掉落。她說女兒飛走了, 要移民, 她心裡萬般不捨, 卻又無從留住女兒。「我年紀很大才生下她, 對她如珠如寶。」眼淚又崩堤而下。 我讓她先好好哭一會兒,...
2021年11月23日


<<讓小朋友體驗靜觀(二之二)>> 20/10/2021
原文來源: 經濟日報 20/10/2021 大部份小孩都對靜觀十分陌生。有時家長會興致勃勃地為孩子報讀一些靜觀課程,他們卻因認知不足及種種原因產生抗拒,浪費了父母的一番心意。因此,若家長真的想讓小朋友淺嘗靜觀,不妨再報讀這些靜觀課程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加插一些有關:覺知...
2021年11月13日


靜觀與強迫症治療之二: 強迫思想 10/11/2021
上文提到, 靜觀對強迫症治療有幫助, 在治療上, 可配合暴露法(Exposure Response Prevention-ERP)以達至更佳效果。今次, 我們集中談談一種很容易被忽略的強迫症, 強迫思想(Pure O)。 強迫思想, 就是一個人一旦捲入某一種想法當中,...
2021年11月10日


<<焦慮總是與我同在>> 09/11/2021
原文來源: 信報 09/11/2021 生來求診, 因為他的焦慮經常讓他上厠所和失眠。他是社工, 知道那是心理因素。「每次我要見陌生人都會很緊張, 那次我要跟一個同事說我不同意他, 我還口吃了。」 他生活正常, 懂得不少放鬆技巧, 也挺會在日常生活中平衡壓力,...
2021年11月9日


<<我甚麼都不缺 就缺快樂>> 26/10/2021
原文來源: 信報 W是家中獨女, 從小個性溫順、非常聽話, 家裡和很多小康之家一樣, 家境不俗, 父親全職工作, 母親全職在家, 大部份時間都是母親在照顧孩子。跟據W所說, 母親從小便很嚴厲, 要她一心一意讀好書, 她也不負所挓, 讀本地著名女校, 成績總是頭三名,...
2021年10月26日


<<向小朋友介紹靜觀 (二之一)>> 13/10/2021
原文來源: 經濟日報 13/10/2021 近年筆者留意到很多家長對靜觀深感興趣,因為他們擔心孩子心靈看來很脆弱 、 專注力也不夠。他們覺得,靜觀有著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及行為問題.….. 「我的孩子是個愛哭鬼,遇到少許挫折便會整天悶悶不樂。聽說練習靜觀能讓...
2021年10月16日


<<沒被充份感受的悲傷>> 12/10/2021
原文來源: 信報 12/10/2021 年屆五十來歲的英國男士來約見, 穿著談吐甚為紳士, 和妻兒住香港逾廿年, 是一所律師事務所的合 伙人。他情緒非常低落, 覺得做人很沒意思, 很想能快點撤手塵環。 他天天過著規律的生活, 工作還是一樣利落, 打網球和健身沒停,...
2021年10月12日


<<靜觀與強迫症的治療>> 28/09/2021
越來越多有強迫症的人發現靜觀有助管理強迫症。靜觀不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而且對於練習「暴露法」(Exposure-Response Prevention, ERP) 也有幫助。暴露法是強迫症的標準治療方法。靜觀練習的技巧對於暴露法的治療很有價值,因為靜觀可以幫助人們接受在...
2021年9月28日


<<過度活躍男生自我形象>> 08/09/2021
原文來源: 信報 08/09/2021 男生來見我時13歲, 今年已經15歲了。一年前, 強迫症徵狀已近乎消失, 還在會面, 是因為過度活躍症。 雖然自6歲已確診並開始服藥, 但孩子自少便有自己做事超沒效率、堅持力差, 學習動機及自律能力低等自我形象。當然,...
2021年9月9日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