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如果你還在
每次看到關於自殺的新聞,都會想起美國自殺防治中心的創辦人兼心理學家Edwin S. Shneidman提倡要關顧「自殺者遺屬」(survivors of suicide victim)。
5月13日


進退也共鳴
眼前的M眼神空洞地說:「我就是不行。」他才 20 歲,卻像提早放棄了年輕人應有的可能。
5月6日


被看見的自我救贖
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常接觸到許多在情緒和生活中感到困惑的人。他們中有許多人,儘管在表面上過著平順的生活,但內心深處卻充滿了深深淺淺的溝壑。
4月29日


探討界限與親密(中)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02-07-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談集體主義定義個體之於整體的關係,筆者作為中國人,必須引述一點儒家思想。論語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角色都有其該有的模樣;我們從小學習成語如「捨身取義」,就是倡...
2024年7月2日


基模治療的核心
信報專欄 : 心之旅程 16-02-2024 作者: 吳崇欣 •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資深基模治療師及督導 在香港做了兩場新書分享會後,心裏仍盤旋着兩個讀者問題。一個是「有什麼練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核心需要?」另一個是「你怎樣幫助第一個分享的個案?」第一個問題,是邀...
2024年2月17日
bottom of page